字体:大 中 小
护眼
关灯
上一页
目录
下一章
第213章刀剑无眼 (第2/2页)
#8238;为以奇,不过又添一桩谈资罢了。 靖宁侯自是勃然大怒,深感颜面扫地,立时请了族老将苏夜从宗籍中除名,从此再不认这个儿子。 有人便道:“这浪荡子离了苏家还能成么什事?怕是没多久就要灰溜溜地回来呢。”却有一些略知苏侯之性的人暗中感慨:“没了孝道束缚,于苏夜来说百利而无一害,反倒是置之死地而后生。” 众说纷纭间,苏家的名声自是愈发不好听,谁知没过几⽇,宮的中老太妃修行时遇见了苏侯之女,深感其端庄大方、娴淑聪敏,令其陪侍左右,欣赏有加。 ***这位老太妃原是武宗时的贵妃,静慈太后的堂妹,虽膝下无儿无女,但地位尊崇,连小皇帝都得唤她一声姨祖⺟。 因她笃信佛道,一年中有大半时间都在香山寺修行,京中不知多少贵戚都想巴结她,打着进香礼佛的旗号频繁出⼊香山寺,这老太妃一概不理会。 谁知竟瞧上了个一破落侯府的女儿,亲开金口要留在⾝边。小皇帝和太后哪有不依的?况不过个一女官之位罢了。忙下旨将明珠封作五品女史,倒与乃⽗靖宁侯如今的官职品阶一般。 明珠又迁至香山寺,⽇夜陪伴太妃左右,不必再理会家的中纷纷扰扰,更不必受⽗⺟掣肘,不免又惊又喜,又疑又奇,各种滋味,难以言说。 且说经此一节,倒也无人再看苏家的笑话,这京中一天里要发生大大小小多少事情?有是的谈资供人议论,苏家诸事,也很快被众人抛在脑后,此时城外官道上,却有一辆乌蓬马车停在路边,四个黑⾐侍卫分守左右。 这马车远看,只觉普普通通,别无装饰,若仔细观察,便会现发连外头挂着的车帘是都上用江绸,奢华却又低调內敛。车內二人对坐,一人一⾝青⾊箭袖,做远行打扮,一人金冠华服,蟒袍⽟带。 正是摄政王周景宵。周景宵道:“如此你也可放心了,娘老娘的性子最是和善的,有她护着令妹,纵靖宁侯以孝道掣肘,也有转圜之机。”苏夜听罢,斟了一杯酒,双手奉予周景宵:“殿下的大恩大德,在下必舍⾝以报。” 周景宵叹道:“这原是你应得的,你的功劳就是封个爵位也使得,你不过是只求我庇护令妹,我如何不依?况內子与令妹亦是密友,她将来若真有事,內子也不会袖手旁观。”又道:“你的真想好了? 西北虽说战事频繁,立功的机会极多,但那是都刀头添⾎才能换来的。你若留在京中,我早已为你备好了位置,若你不愿在中枢,去地方上做个指挥使亦是无碍。” “靖宁侯若要挟你,我就下一道旨意,许你自主之权,孝道虽大,到底大不过君臣之道。”苏夜却摇了头摇,只道:“殿下的好意在下心领了,我意已决,请殿下不必再劝。” 周景宵只得又叹一声,捏起酒盅来与他碰了下一,二人不过说些离别之语,又叮嘱他到了西北亦要时常写信云云。 眼见天⾊已不早了,苏夜还要赶路,他遂辞了出来,着看摄政王的车驾渐渐远去,方才翻⾝上马,原欲扬鞭,挥鞭的手却又迟迟落不下来。今⽇这一去,恐怕再无相见之期,他已改名换姓欲至西北投军,虽说有周景宵的引荐,但刀剑无眼,既上了场战。
上一页
目录
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