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体:大 中 小    
		护眼
    	关灯
	上一章
	目录
	下一页
	
		  		第八回四大名捕战天王之纵横朝言野  (第1/3页)
    第八回 身朝言野    这语音一发,詹通通就马上收了脚。    这语音一落,詹通通、余乐乐、李财神、陈贵人立即就垂手让出一条路来:    让铁手上山的路。    铁手长吸了一口气。    他负手上了山,外表看似凝定,内心可绝不轻松。    陈风尘、老乌、何孤单也要尾随而上,二护法、二巡使立即又合拢成阵,拦住前路,却听山上传来那好听的声音:    “也让他们一道儿上来吧。”    四人互觑一眼,神色里很有点古怪。    古怪就是不正常:    那神情是:你说他服气嘛,他又好像十分不服气;你说他不服气吧,他又显得非常恭服服膺。    ──为什么会有这种神情?    铁手已不及查究。    他要上山。    他要到山上去找寻他的兄弟。    他的女友。    他更要会一会:    叫天王!    山腰还是梯田,修竹绿树,随目可见,但到山头这儿,却很荒芜,只有一丛丛的荆棘林。    刚才洪水淹至山腰,但而今已退至山角,上山的路湿漉滑溜,泥泞水畦处处,很不好走。    如要上山,不好走的路也得走。    若要办事,不好见的人也得见。    如此,铁手就见着了查叫天。    然而他吃了二惊。    一,他并不知道山上会有那么多的人。    二,他竟不晓得哪一个才是查叫天。    按照常理:铁手决不会不认得查叫天。    铁手常跟随诸葛先生出入朝廷议事,偶亦得遇查叫天,唯“叫天王”班辈远高于他,他只观见其背项而未面会其人;就算只见其背影,亦觉十分迷惑、混淆:此人常羼杂于他身边心腹知交中,很难分辨出他的真正形貌来。    尽管是这样,上得山来,铁手也不该辨别不出谁才是查叫天。    理由是:    一“叫天王”定必气派过人。    二,铁手的眼力决非狼得虚名。    可是铁手就是认不出。    至少是一时分辨不出来:    谁是查叫天?    ──哪一个才是”叫天王”!?    山上有很多人,多半却窝在荆棘林里,只有几人是在林外。    山峰上有两人坐着,三人立着,三人跪着,一人趴着。    趴在地上的人已死。    铁手先在心里紧张了一下。    他马上细看那死人。    ──他不欲见到那死人会是他的朋友。    幸好不是。    ──那是一名和尚。    这和尚身着黄色袈裟,在佛门中的身份显然不低,他满脸白眉黄须,却都沾满了血碴子、血凝块。    他的致命伤也正在脸上。    眉心。    ──一个血洞。    那是剑伤。    那一剑刺得不深,并没有透头骨贯穿至后脑,但已能即时要了他的命。    连血也不算流得太多。    铁手见不是龙舌兰或小欠甚或是麻三斤,心才一舒,手却紧了一下。    因为他认得出来死者是谁。    ──那是烦恼大师!    烦恼就是菩提。    而今烦恼大师已死,人死了就没有烦恼了,却不知还有没有菩提大智慧?    烦恼大师就是常与“叫天王”出入军机议事的法师高僧之一,当今天子自封为玉帝,又重通晓异术之僧道老派,故常引入佛门、道家有术之上议论朝政,参与国事。    烦恼大师原是学道的,也不知怎的,一日宣称曾受天帝感召,转而成佛,而对天帝形容,与皇帝赵佶龙颜完全吻合。    赵佶一高兴之下,就重用了此人(当然还有林灵素、王仔息、菩萨和尚、一恼上人等十数三教九流的人物),得以出入金銮,竟涉政事。    这人后来跟菩萨和尚、一恼上人等,见蔡家声势浩大,为道士林灵素、王仔息等撑腰,便转投“叫天王”一伙,以壮声色。是谓“法”、“力”相佐“名”、”势”结党,以致“一线王”查叫天声威更盛。    而今,这号称可呼风唤雨、应在朝亦有翻云弄雨之能的烦恼大师,居然卧葬山头,此事、此案、此地的恩怨,恐怕不易、不宜、不可能随便消了。    想到这一点的时候,铁手就深吸了一口气,挺了挺胸膛,把他本来已够壮阔的胸膛,挺得更壮更阔,将他本来已挺直得像一杆标枪似的背脊,更挺直得像一株绝壁上的傲杉一样。    铁手已没有选择:这么多年来,他已习惯在江湖的大风大狼中乘风破狼,遇挫不折,遇悲不伤,甚至敢对风雨说,既要凄风苦雨就来得更狂风暴雨些吧,生怕的反而是那些杀自背后的阴风冷雨,更教人难防。    他习惯遇上压力之际,便吸气、挺胸、撑直腰板,仿似是走夜路遇上妖魅的人,要过关就得要眼放光、额发亮、连肩腰上点着的两点人气的“内火”也决不能让它熄灭,才能制得住、罩得住、唬得了这些拦路的魈魅魑魉。    是以,他遇上压力,反而直腰身,碰上大敌,更加挺起胸膛。    他本就熊背虎腰,身形壮阔健硕,加上他向来爱穿玄色铁衣,葛色长袍,更令人有一种像他的国字口脸一般的沉甸厚重的感觉,一般敌人,要予他压力,多让他反压得承受不了而折断退却。    ──故此,人叫他“
		
				
上一章
目录
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