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体:大 中 小    
		护眼
    	关灯
	上一章
	目录
	下一章
	
		  		第三十三章周大公子的家书  (第1/1页)
    第三十三章 周大公子的家书    周夫人回到家,噼里啪啦的跟周正义倒了一回豆子,得活灵活现,好像她亲自跟着马郎中一起去的杏林馆,又亲眼看到了马郎中已经愈合的伤口似的。    周正义自动的略去了夫人话语中的夸张成分,重点关注了“没有红肿”这句话。    在军队中,刀伤的后果可大可。    在战场上,很多兵士都是刀口红肿化脓腐烂,高烧不下,没就没了。    这也是周正义不敢让军医给他开刀正骨的原因,他不怕痛,就怕伤口并发症。    这个情况在现代很好解释,就是破伤风感染,用抗生素很容易处理,在古代,却是不治之症之一。    马庆丰的伤口之深,还有那把刀,曾经削过羊rou。    祭过血的刀,有一刀毙命的杀伤力,这是兵法提到过的。    周正义在上战场前,也会用鲜血祭刀,以求必胜。    他以为马庆丰会发热,毕竟这是刀枪所伤的必然后果。    更何况,以马庆丰见血就晕的弱体质,抵抗力比那些兵士要差很远。别看在杏林馆的时候吃的热闹,伤口引发的高热,都是在半夜发作的。    若是马庆丰有什么异常,他知道太医院里有谁可以医治。    年三十那天没打听到马庆丰的确切消息,派去马府送礼的人,带了回话也马大人很平安,他只以为是马庆丰客套话而已。再后来的几天,他自己也病倒了,就没顾得上问。    周正义低头思索了一阵,去找了几个自己戴过的扳指和皮护手,让随从去自己的私库再找一找全新的更漂亮的出来备着,另外再找几把漂亮的刀和精致的袖弩出来。    如果他没有猜错的话,锦儿的伤药,必定能得到马庆丰的青睐。    杏林馆的医药,无论是引荐给宫中,还是引荐给军中,成为宫中御药或者军需物资,马庆丰的前途,杏林馆的前途,都是不可估量的。    军需的粮草,也是由太常寺统筹划拨出去的。    自己若能和马庆丰搞好关系,倒也不失为一条稳妥的路子。    如今,朝中的主战派,是秦王。    对秦王来,精兵强将极为重要,兵马辎重不可或缺。    杏林馆的伤药,必定引起秦王的重视。    周正义想起大年初一,秦王风尘仆仆地出现在众人面前,是连夜从潼关赶回长安,参加百官朝贺。    秦王不会无缘无故的跑回来,只留下李靖守关,就不怕越王突袭?    年前,太子刚刚上书,再提仁义之治,抚民安田,恢复生产,反对劳民伤财的大肆主动出击。    那么,秦王这几日在长安城,必定有所动。    要用什么理由去探一下秦王的意思呢?    长子周子瑜跟随秦王出征,做了李靖的副将,用意何在?    “罗庆,”周正义喊贴身随从进来:“子瑜可有书信?”    罗庆进来行礼:“大人,秦王昨日派人送了大公子的家书来。”    周正义挑眉:“哦?怎么没送过来书房?”    罗庆:“大人身体不适,卧床未醒,夫人见是大公子写的家书,就拿过去看了。”    周正义沉下脸:“去取来。”    岂有此理,就算是家书,也是战场上送过来的,岂能随意翻阅!    罗庆心下一紧,知道大人发怒,立刻去找周夫人。    周夫人拿着长子的家书,兴冲冲的进了书房:“老爷,这是子瑜的书信,他在那边很好。”    周正义没话,冷冷的把家书接过去拿在手上。    打开来,信纸上只有寥寥数语:儿平安,勿念,恭祝父母康健。    周夫人还在兴致勃勃的着明天的请客:“老爷,这是我让人准备的菜单,您看怎么样?也不知道合不合适。”    周正义挥挥手:“你安排就行,我有要事,你先回房去。”    周夫人悻悻的住了嘴,行了个礼,不情不愿的退了出去。    “罗庆,把大公子平时的书信拿过来。”    罗庆到书架上的信匣取了下来。    周正义打开信匣,随手取出最上面的一封,打开,与刚刚收到的家书摆在一起。    笔迹明显有区别。    周正义又仔细的比对了一番,让罗庆也帮着看了一回,得出结论,周子瑜定是受了伤,拿笔不稳,信上的几个字,是分了好几回才写完的。    这是多重的伤?是胳膊受伤,还是肺腑受伤?    周正义蹙眉,既然受伤,为何不见秦王提起?    罗庆看着书案上的书信,突然道:“大人,属下想起来一件事,大公子上次让罗怀送信回来,还曾往杏林馆送了平安信。”    罗怀是周子瑜的亲卫,上次拿着玉佩去给章锦婳送信的就是他。他们罗家的同族兄弟有十来人都跟着周正义一起出生入死,罗怀是罗庆的堂弟,从就十分要好,每次见面都无话不谈。    周正义手指一顿:“送去杏林馆?信是交给谁的?”    罗庆道:“好像是交给一个叫做‘锦儿’的,当时罗怀还拿了大公子的玉佩一起过去的。”    周正义屈起手指,轻轻的叩击书案,这事有意思了,子瑜认得那个锦儿,关系必定还很亲厚,否则不会特地去送平安信。    难道,他们在终南山的时候就认识了?    子瑜跟锦儿的师门并不同。    自己的师父是锦儿的师祖,算起来,锦儿倒要称自己一声师叔。    为什么不曾听子瑜提起?这其中的缘由是什么?    周正义这是才发觉,自己跟长子之间的关系,还不如罗庆罗怀之间的兄弟情义,长子在想什么,做过什么,他竟然无法揣测。    似乎全家都是这样的,平常一家人坐在一起吃饭,很少提及长子的动向。    周正义心情复杂的看了罗庆一眼:    “罗庆,你拿着大公子的信,去杏林馆一趟,就找那个锦儿,把这两封家书都拿给她看,就大公子伤重,军医也束手无策,问问是否还有伤药。    你悄悄的去,只跟我禀报,不要惊动其他人。”    周正义素来果断,立即就做了决定。只可惜,他原本想试探一下章锦婳,故意把话得很严重。未料一语成谶,很快就应验了。    readselectdo();    由于xx问题不能显示::大文学小说网,继续阅读
		
				
上一章
目录
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