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体:大 中 小    
		护眼
    	关灯
	上一页
	目录
	下一页
	
		  		第142章,查个水落石出  (第4/5页)
靠,别说她,就是米家,侯府也算不了什么。    忽然想起,当年的米氏可不是这样子的。    原来当年的贤良淑德都是装模作样,先博得一个好名声,再对嫡女下毒手,真是够狠。    “我,我…”米氏结结巴巴说不出一句话来,结结巴巴的,心口也忽然疼的不行,脸色白得跟纸一般。    汗溢满了额头,背脊心也湿透。    尹千柔瞧着,眸中一直淡淡的。    她知道,那肚兜不是千韵拿出去的,而是被人偷走的,因为这一出是她设计的。    而昨夜送出去的肚兜也是丫鬟从思暖阁偷出来的。    中途被人换掉。    思来想去,她是不能说什么的,更不能为千韵求情,如今也只能牺牲千韵了。    尹若曦一边哭,一边打量着众人的神色,站起身拉住长公主的手“外祖母…”    长公主反握住尹若曦的手“曦姐儿,外祖母知道你受委屈了,既然侯府不能善待你,你便跟外祖母去公主府,以后外祖母来养你!”    尹老太君闻言,大惊失色。    如果尹若曦一走,那这侯府还能保得住?    自然是保不住的。    侯夫人忙道“公主殿下,这其中一定有误会!”    如果尹若曦真去了公主府,以长公主的护短,一定会对侯府出手的,尹若曦怎么可以离开侯府。    所以,侯夫人的无论如何都要将尹若曦留下来的。    侯夫人知道尹若曦素来善良,又孝顺,求救的看向尹若曦“曦姐儿…”    尹若曦接收到侯夫人的求救,忙道“外祖母,当初在江南是一场意外,父亲当时是遇上大事儿才没顾得上我,母亲,母亲…”    尹若曦说着,去看了一眼白着脸的米氏,才继续说道“母亲当时也病了!”    “曦姐儿…”长公主恨铁不成钢低唤。    心中对尹若曦的表现还是满意的。    今日得到消息的时候,她自然已经想好了很多很多,也将尹若曦会怎么应对想了一遍。    她要的不是尹若曦的冷酷无情,声名狼藉。    而是受了委屈,却还愿意隐忍,并愿意为家人求情的样子,博得众夫人的好感与怜惜,不然以后怎么扶持她登上高位!    “外祖母,江南的事情真是一场误会,今日之事定也是一场误会,我与meimei们感情素来极好,且我回来日子不多,回来之后便去了轩辕城,今日才进的家门,和meimei们也没龌蹉,meimei们又怎么可能会害我!今天这事情,一定是有心人想要离间公主府与侯府的关系,所以才有了这么一出!”    众夫人一听,也不是完全没有道理。    如今夺储之位一触即发,谁都在绞尽脑汁、擦亮了眼睛,希望选中的那位皇子将来登上帝位。    侯府虽然落败了,可瘦死的骆驼比马大。    加上侯府男孩子也有好几个,个个都还算不错。    看来,真有可能是他人设计好的。    长公主看着尹若曦,微微叹息,拍拍尹若曦的手“真是一个傻孩子啊!”又看向尹老太君“你怎么说?”    尹老太君闻言,顿时就明白了长公主的意思,这是要将尹若曦当初用出去的银子补回去了。    “公主殿下,当时的确是世宏之错,世宏回来之后与我说起此事,也是痛心疾首,并表示愿意补偿,只是一直没有机会跟曦姐儿说!”    长公主闻言,仔细一想,微微点头“那你要怎么补偿?”    “世宏手里存下一些体己,臣妇手里也有些私房…”尹老太君说着,其实很是艰难。    她有不少好东西,可是那都是她的压箱底。    “外祖母、祖母,若曦有句话,不知该说不该说!”尹若曦打断尹老太君的话。    长公主点头。    “你说!”    “钱财乃身外之物,多有多用,少有少用,从我回到侯府,除了赏给下人的银子,我一文钱都没用,吃的、穿的都是大伯娘给我准备好,祖母也给了好些贵重的东西,这些东西祖母谁都没给,却一直留着给我,说明祖母还是最疼我的,外祖母,这些事儿能不能就像那看书一样,翻过去就过去了吧!”    赏赐下人作为主子,的确有。    只是众多夫人的确高看了尹若曦一眼。    当年的荣恩郡主便是这般,钱财在她眼里,有或者没有并不是太重要。    到底是无数金银养出来的娇贵女儿,并不知道一户人家,永远都离不开柴米油盐,想要这柴米油盐,便离不开金银。    尹老太君闻言,心中一喜。    到底是养在身边,姓尹的,知道帮着说话。    长公主看了看尹若曦,最终也是微微叹息,无奈道“你这孩子啊…”随后又道“罢了罢了,你和大家都去玩吧,我和你祖母、大伯娘、二伯娘说几句话!”    尹若曦微微点头。    长公主又看向跪在地上的米氏、尹千韵“千韵对吧,小时候也跟着你九jiejie去过公主府,本宫记得你,今日之事你虽是无心之失,可却也逃不了干系,便罚你闭门思过一月,抄《心经》一百遍,至于米氏…”    长公主说着,一叹“权当本宫主当初瞎了眼!都下去吧!”    众夫人福身之后退了下去,大厅只剩下长公主、尹老太君、侯夫人、二夫人冯氏。    侯夫人、二夫人冯氏此刻还心有余悸。    自然不信此事便这样子过去了。  
		
				
上一页
目录
下一页